文化传媒学院携手智库专家共启产业学院建设新篇章
2025年5月12日,由文化传媒学院主办的客座教授聘任仪式在七号楼活动室开展,邀请到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文博遗产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胡卫军,吉林日报社农村部主任记者《翠花走千村》栏目创始人兼主编孙翠翠,吉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汤文庭,吉林省青少年艺术协会会长、资深媒体人苏瑞,德惠鳇鱼岛、德惠收藏家协会、惠德书院发起人王锦思参会,会议围绕“产业学院建设”“文化赋能乡村振兴”等议题展开深度对话,达成多项战略合作共识。长春电子科技学院副校长李海波教授,文化传媒学院领导成员及各专业骨干教师参会,会议由文化传媒学院院长王玉英主持。
学校副校长李海波代表校方致辞,对专家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,并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成果。近年来在文化传媒领域成果显著。未来将依托产业学院建设,进一步整合资源,为区域经济注入创新动能。
胡卫军表示应注重技能型人才培养通过“人才培养+社会服务”的模式,为学生谋得出路,实现学校与学院的长远发展。孙翠翠提出“订单式人才班”构想,通过定向技能培训与实习岗位匹配,实现校企资源双向赋能。汤文庭以“文化赋能乡村振兴”为理念,在农产品领域,推进吉林省农产品赋能,进行产品宣传、设计与报奖。苏瑞提出“实战育人”模式,以市场化项目为载体,为学生搭建媒体策划、内容制作等实践平台,助力行业精准输送复合型人才,为学校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。王锦思提出“家乡文化研究计划”,通过举办电影展、短视频创作、电视节目制作等形式,多维度展现地方文化魅力。计划联合学校举办艺术展览、互动音乐会等活动,并携手吉林当代艺术馆开展长期合作,为城市文化注入新活力。
此次会议正式聘请会上,李海波副校长为五位专家颁发“客座教授”聘书,正式开启文化传媒学院与学界、业界、地方的多维协同机制。未来,学院将聚焦“人才培养创新”“乡村振兴实践”“文化传承赋能”三大方向,深化产教融合,践行高校社会责任。
王玉英院长表示,文化传媒学院将深化产教融合,以“订单式人才班”“乡村振兴”为抓手,打通教学与产业壁垒,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。
此次会议为文化传媒学院未来发展明确“产学研用”一体化发展路径,学院将在人才培养、乡村振兴及文化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,积极践行高校的社会责任与担当。